猛犸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进内蒙古博物院,看看有什么珍宝 [复制链接]

1#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街2号,成立于年5月5日。内蒙古博物院作为内蒙古唯一的自治区级综合性博物馆,里面的每一件藏品背后,都蕴含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该馆有四项基本陈列:“内蒙古古生物陈列”、“内蒙古历史文物陈列”、“内蒙古革命文物陈列”、“内蒙古民族文物陈列”。

游客在展厅大楼的二楼,能够了解到内蒙古远古时期的生态环境。这里陈列了不少动植物的标本和内蒙古地质矿产标本,其中的查干诺尔龙、猛犸象和披毛犀这些史前动物的巨大化石骨架一定会令你叹为观止。

巴彦满达呼的恐龙动物群:原角龙、窃蛋龙、绘龙、多瘤齿兽类。

据考证,认为生活在东亚的原角龙是北美洲三角龙的祖先。

你们看着图中原角龙的样子是不是很像三角龙呢?

禽龙及其同时代的恐龙。展品分别为禽龙类、鹦鹉嘴龙、戈壁原巴克龙、额勒斯台阿拉善龙。

恐龙蛋与恐龙的繁衍;内蒙古地区发现的恐龙蛋化石。

猛犸象

这是目前亚洲已修复装架起来的白垩纪最大的恐龙。

查干诺尔龙,生活于距今约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约26米,抬头可达12米,年发现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诺尔(查干诺尔的蒙古语意思为白色湖泊),故名。它属于爬行纲、蜥臀目、圆顶龙科的一个新种。

这条恐龙骨骼化石装架于年8月1日,首度亮相,即以其威武的雄姿征服观众,引起轰动,令世人瞩目。如此巨大的蜥脚类恐龙目前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

三楼的陈列是整个博物院的亮点,具有鲜明的草原民族气息。你能够观赏到战国时期的匈奴王鹰型金冠,这是目前国内发现唯一的匈奴贵族金冠饰;同样是战国时期匈奴的咬牛纹金饰牌;元代的*金马鞍“卧鹿缠枝牡丹纹金马鞍”;辽代的“錾花银盏托”等等。这里的展出文物都出自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

图中这件就是内蒙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匈奴单于金冠。据说,这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匈奴单于金冠,*金制成,重克。

冠顶作半球面形,花瓣状,饰浅浮雕四狼吃羊图案。狼作卧伏状,盘角羊前肢弯曲,后肢被狼咬住。冠顶中央傲立一只展翅雄鹰。

青铜当卢(战国—秦)

戴在马脸上的面具。

镶宝石金冠饰

鹿首步摇冠,北魏

这件钧窑“小宋自造”香炉大名鼎鼎,则是内蒙古博物院的又一件镇馆之宝。钧窑瓷器的颜色并不是入窑前就已经确定的,而是经过高温后金属离子所呈现的,所以又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这件颜色质地都是绝品,同时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器型最大、最完整、制作最精湛的钧窑香炉,堪称国宝。

水晶玛瑙璎珞(yīngluò)辽代

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陈国公主墓出土。

璎珞,是贯串珠玉等而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少数为臂饰和胸饰,是辽代墓葬中常见的饰物。从文献记载看,早在北魏时就已出现了璎珞,与印度佛教艺木的影响有关。辽代佛教盛行,此件琥珀璎珞的形制,即为取法佛教造像、壁画中菩萨的华丽装饰而来。

契丹崇释尚儒。契丹族信奉萨满教。随着疆域的扩大,契丹皇帝又“诏建孔子庙、佛寺、道观”,确立了契丹社会萨满教与儒、释、道等其他宗教并行发展的局面。佛教因其完备的理论体系,在契丹社会各阶层中占有主导地位。

在契丹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契丹族丧葬习俗是先天葬无坟冢,这种丧葬习俗是与契丹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相辅相成的。由于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那时并未形成系统的礼仪制度,而在契丹建国前后,契丹人学习、吸纳了中原的汉文化,其丧葬习俗发生了大的改变,契丹人开始实行土葬、厚葬,并结合本民族固有的习俗,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而又特殊的丧葬制度。

墓室四周壁画是结合了多处辽代墓葬创作而成,顶部《星象图》依据位于河北省宣化市的辽墓壁画绘制。

壁画上可以看到契丹人的发型与我们中原人完全不一样。契丹人发型至少有十几种,这种剃发行为在古代被称为「髡」。不止男性,契丹女性也髡发,而且发型也是千奇百怪。

*金覆面。该覆面由薄金片捶击而成,出土时盖于公主面部,呈半浮雕形,面部安详、平静、端庄。面具边缘一周有33个小孔,用细银丝沿着面具周边穿孔与头部连缀起来。作为殡葬服饰的组成部分,此覆面是死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辽代等级观念在葬俗中的反映。

彩绘棺具,辽早期,木质,棺体最长处2.31米,最宽处1.31米,最高处0.9米

年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辽代墓葬出土。棺椁相套,下有棺床,共计八层,棺、床均施彩绘。如此完整的辽墓彩绘木棺在内蒙古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彩棺以红、黑两色为主色,上面雕刻有仙鹤、凤、缠枝牡丹和祥云等图案,其中仙鹤、凤及牡丹花叶为贴金,四周悬有铃铛。在中国古代,龙、凤等图案系皇家专用,平常百姓不得染指,因而彩棺上贴金之凤暗示着墓主人显赫的社会地位

在彩棺棺首的中间部位开有一小门,外带铜锁。门两侧各站立一门卫,均手持骨朵,面向门而立,两个人都是浓眉大眼,长发披肩,身穿契丹传统圆领长袍。

在小门与地面之间有一个拱桥将二者连接起来,拱桥桥面上有彩绘的花卉图案,桥面两侧有栏杆。契丹人信奉“灵*不死”说,认为人死后,灵*仍然存活并游走于现世与来世之间,因而必须为灵*寻找一个栖身之所。那么木棺则是其灵*的最后归宿。灵*出入之所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故而棺首有铜锁把守,外有威严侍卫的守护,捍卫着墓主人的身份与地位。

摩羯戏珠纹金花银盘,唐代

你可以在三楼的蒙古族通史陈列中,了解到蒙古族从起源到蒙元时代再到明清时期近千年的完整脉络。在这里还能通过文物陈列,感受到生活在内蒙古地区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回、朝鲜、汉等八个民族的生产生活、风尚礼仪、宗教信仰等风俗。

图中这两件都是复制品,为蒙古汗国时期的成吉思汗圣旨金牌、银牌,原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不过这两件金牌银牌圣旨,看着有点像现代人用的书签。

五体文中心「元」天字拾二号夜巡牌,元代

当你来到博物院的四楼,这里的陈列会让你清晰的了解蒙古族的服饰、蒙古族歌舞和蒙古族的马鞍文化。博物院的四个基本陈列被分割为15个展厅,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性的挑选展厅聘请讲解员。

鄂温克族饰骨驯鹿鞍

谢谢您的阅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