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者艺术
在人类进化史上,晚期智人是猿人向人类演变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体质特征与现代人类相差无几。晚期智人创造了旧石器晚期文化,开始的标志是东非遗址出土的标准石器和第一件保存完好的首饰(鸵鸟蛋壳做的珠子项链)。从能人出现开始制造最早的石器工具起,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在早期长达多万年的时间里,人类工具改进是十分缓慢的,工具改进是伴随人类体质进化发生的,由于早期工具的落后,导致狩猎能力有限,人类依然以采集为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到了晚期智人阶段,人类有了新的飞跃,从此人类技术不再和体质挂钩,人类历史由此进入全新阶段。
这时期人们懂得用易于成形的骨头制作鱼钩、骨针等骨器,用猛犸象的长牙和肋骨搭成屋架,然后盖上猛犸皮建成猛犸象小屋。石器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用第二次加工制成石叶制作的工具占了很大的比例,有柄的复合工具和武器大量出现,磨制石器的方法也在这时出现,此外还出现了鱼叉、标枪、梭镖投掷器、投矛器、弓箭等新工具,以及用来结网、做钓鱼线的绳子,狗也被人类驯化用来狩猎。随着狩猎工具的改进,人类不但能捕捉小动物,还能组织起大规模的狩猎团体,捕杀猛犸、犀牛、野牛、野猪等肉多而危险的动物,狩猎时代到来了。
猛犸象是晚期智人的主要猎物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冰河世纪末期存在的已知所有大型动物(体重超过10千克)的灭绝模式进行了全球分析后,指出擅长狩猎的现代人类是冰河时代末期全球性物种大灭绝的重要原因。
诚然气候的突变也是这时期部分物种灭亡的原因之一,但奥胡斯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克里斯托弗·桑德姆(ChristopherSandom)认为:“气候变化无法解释全世界巨型动物的大量灭绝。”因为大型动物的灭绝几乎发生在所有的气候带并影响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物种。而另一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动物灭绝和人类扩张的历史存在极强的关联性。丹麦奥胡斯大学的延斯-克里斯蒂安·斯文宁(Jens-ChristianSvenning)教授说道:“那些野生动物与原始人类物种从未有过接触,但忽然被高度发展的现代人类所占据的地区存在非常高的灭绝率。整体来说,所有这样的地区里大约有30%的大型动物物种消失。”它们的灭绝是由于人类过度狩猎造成的,一方面是直接被人类猎杀,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食物被人类所猎杀。
因人类猎杀而灭亡的剑齿虎
在法国的克罗马农山洞发现的克罗马农人的化石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完整的晚期智人(新人)化石,所以晚期智人也常被统称为克罗马农人,而欧洲正是晚期智人遗址最丰富的地方。从欧洲克罗马农人的遗骨可以看出,这群进入欧洲的新人高大魁梧,体格强壮,男性平均身高达1.8米以上,以狩猎为主要食物来源。
作为动物演化史上前所未有的狩猎者,克罗马农人又以空前绝后的狩猎者艺术而闻名于世,距今约3.5万~2.9万年,因发现于法国奥瑞纳洞窟而得名的奥瑞纳文化,是克罗马农人创造的晚期旧石器文化。该文化遗址不仅拥有先进的生产工具,还发现有手镯、串珠项圈、垂饰、骨饰针等装饰用品,更以人类最早成熟的艺术作品而闻名。这里出土有人类最早的乐器——骨笛;还有各种动物的小雕像,其中“狮子人”是世界最早的拟人小雕像;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像也是在法国拉塞尔出土的奥瑞纳文化时期的“拉塞尔维纳斯”浅浮雕,为一个持角杯的女人;所有艺术品中最著名的是以猛犸、犀牛、野马等动物为主题的洞穴壁画,在洞穴中还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油灯,供在黑暗中作画照明之用。从实用性看,这些壁画主要存在于黑暗的洞穴中,显然不是为了让众人欣赏,而应该是用于祭祀和巫术。
以猛犸、犀牛、野马等动物为主题的洞穴壁画
奥瑞纳文化出现众多的艺术作品并不偶然,早在奥瑞纳文化之前,欧洲尼安德特人时期的艺术就已经萌芽。世界上最古老的壁画就是西班牙埃尔—卡斯蒂略洞墙壁上发现的手模和盘状图案,年代在4.08万年前,而最古老的雕塑也可追溯到3.7万年前法国韦泽尔河谷地区一块大石头下刻画的女性生殖器岩雕,这个岩雕还包括马等动物的简单图形。这些最早的艺术作品的创作时间正处于欧洲尼安德特人和克罗马农人共存的时代。奥瑞纳文化正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人类最早成熟的艺术形式。
史前欧洲的丰产女神像
佩里戈尔—格拉维特文化是继奥瑞纳文化之后欧洲原始艺术的发展阶段,距今约2.9万~2.1万年前。这一时期雕像以女性圆雕和浮雕最为著名。在捷克发现的爱神维纳斯的小雕像是世界上最早的陶制品,这些早期人像都以裸露女性像为主,突出女性丰乳肥臀的特征,忽略脸部和手脚的刻画,被称为“丰产女神”。在奥地利维伦多夫发现的“维伦多夫的维纳斯”是史前时代最著名的丰产女神像,雕像采用石灰石雕成,其肥大的乳房和臀腹部体现出原始人的生殖崇拜。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佩里戈尔—格拉维特文化之后的梭鲁特文化(距今2.1万~1.8万年)和马格德林文化(距今1.7万~1.15万年)是克罗马农人“洞穴壁画”艺术的巅峰时期,诞生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处史前洞窟壁画——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卢浮宫”)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西斯廷教堂”)。两大洞穴中壁画共有数百幅,图像长度大多在1~3米,最长的在5米以上,其中“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中一幅“受伤的野牛”描述了一头野牛因受伤而扑倒在地却仍奋力挣扎的情景,因为壁画描绘得太真实生动,所以当该壁画被发现时,一度被认为是伪造的。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受伤的野牛
在图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出现之前,人类只能通过语言或动作来传递信息,但语言和动作是随发即逝的,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使信息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人类开始用形象的图画传达和记录信息,这也被认为是后来文字的萌芽。在这个时期洞穴壁画中发现神秘的抽象符号,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懂得利用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被誉为最早的“原始文字雏形”。
与欧洲的晚期智人——克罗马农人——创造出狩猎者艺术文化的同时,中国的晚期智人也创造出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在约10万~5万年前,由于全球气候进入冰河时期,致使中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难寻踪迹,直到约4万年前,大体在克罗马农人进入欧洲的同期,中国境内又开始重新出现人类活动的踪迹,只不过这时期的人类已不再是古人类,而全是现代人类。周口店山顶洞人是中国最著名,也是最先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年代距今约3.4万~2.7万年,其中的男性头骨的测量指数与欧洲克罗马农人相似,而其面骨测量指数则更接近现代的蒙古人种(黄种人),表明当时蒙古人种正在形成之中。
中国山顶洞人的年代与欧洲的克罗马农人同时,其男性头骨的测量指数与欧洲克罗马农人相似,而其面骨测量指数则更接近现代的蒙古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