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动物百科史前动物与恐龙 [复制链接]

1#

史前生物

三叶虫

三叶虫最初出现在寒武纪初期(大约5.7亿年前),当时居海洋的统治地位,但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灭绝,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它们的化石。三叶虫的样子奇特,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背壳则有3个叶体,二叶位于纵向轴叶的每一侧,因此被称为“三叶虫”。像其他节肢动物一样,该类体外有坚硬的外壳,背壳和腹面的节肢为几丁质,其他部分都被柔软的薄膜所掩盖。每个体节有一对附肢,最前面大部分附肢变成感觉和摄食器官。三叶虫卵生,经过脱壳生长,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很大。

三叶虫化石

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三叶虫化石就是三叶虫死后,它们的骨骼、外壳被泥土掩埋,经过几百万年后,泥土硬化形成岩石,水流冲刷岩石,逐渐溶解了骨骼,矿物质完全代替了骨物质,并且形成一模一样的形状。这样三叶虫化石就形成了,并在岩石中保存下来。

甲胄鱼

甲胄(zhòu)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生活在距今4亿多年到5亿年间的古生代时期。它们中的大多数身体的前端都包着坚硬的骨质甲胄,形似鱼类,但没有成对的鳍,活动能力很差。同时也没有上下颌,这就限制了它们主动捕食的能力,因而食物范围很窄,进化前途渺茫。

甲胄鱼的外形和结构与鱼相似。甲胄鱼有着复杂的类群,包括头甲鱼类、缺甲鱼类、杯甲鱼类和鳍甲鱼类等,体型大小一,小的几厘米,大的几十厘米。

甲胄鱼的种类很多,其生活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种类在海底觅食,如杯甲鱼类,有厚厚的鳞片,但缺少鳍,只有倒歪着尾。而较进步的鳍甲鱼类,游泳能力强,能在水层表面取食,大多数甲胄鱼生活在淡水中。

猛犸象

猛犸象生活在距今20万年到1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地区外缘的冻土苔原地带。它们是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全身覆盖着暗褐色的毛。背部的毛最长可达50厘米,长毛下面还有一层绒毛,皮下脂肪厚达9厘米。猛犸象的头颈部分还有高耸的大驼峰,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这都是它们对生活在冬季寒冷的、食物较少的地区的适应。猛犸象体型与现代象相似,但后腿短,整个体态向后倾,象牙长而弯曲,臀部下塌,尾巴上长着一从长毛,脚趾比现代象少一个,只有4个。

关于猛犸象在极短的时间里灭绝的原因,有的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地极的突然移动,使原来的寒带变成热带,原来的热带变成了冰天雪地,猛犸象适应不了这种气候的变化,而导致灭绝;有的科学家认为是早期古人类的大量捕杀,而导致猛犸象的灭绝;也有的科学家认为可能与冰期的加剧有关。目前关于猛犸象灭绝的原因还没有更准确的答案,还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始祖鸟

始祖鸟生活在距今1.44亿年前,科学家从化石上看到始祖鸟有清晰的引毛印痕,面且分为初级和次级飞羽,还有尾羽。它们的前肢进化成飞行的翅膀,后足有4个趾,3前1后,这些特征都与现代鸟类相似。但奇怪的是它们又有许多特征像爬行类动物。它们还与空骨龙类这种小型恐龙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至令科学家仍在争论鸟类的祖先。

年,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晚侏罗统石灰岩(即侏罗纪晚期形成的石灰岩地层)里发现了一具年代最为古老的鸟类化石,不仅骨骼保存完整,而且还有羽毛的痕迹,于是命名为“始祖鸟”。

始祖鸟每一边的翅膀都有3根分离的指头,末端有尖爪,这些很有利于始祖鸟攀缘树枝。始祖鸟在树上还利用翅膀滑翔。

始祖鸟的尾巴是由尾椎组成的,与现代鸟类完全不同,现代鸟类完全是由羽毛构成的尾巴形状。始祖鸟的骨质尾巴可能是在它们挥舞翅膀和滑翔时用来控制方向的。

恐龙

在大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最初的恐龙由某种爬行动物进化而来。恐龙是当时陆地上最庞大的动物,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它们曾称霸地球长达1.7亿年之久,可是后来由于众多因素的改变而灭绝了,目前人们只能看到它们的化石。

翼龙——飞行好手

在远古的天空中飞翔着一种既像鸟又像蝙蝠的动物,它们在湖中觅食,在湖岸边栖息。它们的身体结构轻巧,“翅膀”硕大无比,展开两翼最长可达7米,故得“翼龙”这一美名。翼龙的头又低又平又长又尖,两侧各有5孔,使头的重量减轻,肌肉拉力加强,减少了飞行时对空气的阻力。它们视觉发达,眼睛特殊,大的眼眶骨中间有一圈“巩膜板”除保护眼睛外,还可以增加视力的敏锐程度,有利于捕食

剑龙——背上带剑的恐龙

剑龙是一类吃植物的中等大小恐龙。它们以四足行走,前肢短,后肢长,整个身体就像拱起的一座小山,山峰正好在臀部,背上长有许多剑板,像一把把尖刀,倒插在从颈到尾的背部,尾端有长刺。剑龙在侏罗纪晚期盛极一时,于白垩纪早期绝灭。

腕龙——最重的恐龙

腕龙是目前发现最重的恐龙,体重达70-80吨。腕龙生活在侏罗纪后期的美洲,腕龙的身体大,头小,脖子和尾巴都很长,前肢比后肢要长,四肢着地,腕龙长长的脖子和前肢使它们能够轻易吃到高处的叶子,褶皱的皮肤可以身体保持凉爽,长而有力的尾巴可以赶跑进攻者,粗壮的四肢可以支撑起巨大的躯体。

三角龙——最被误解的恐龙

角龙是最晚出现的一种恐龙。最早的角龙类代表是原角龙,至今已有万年的历史,科学家曾在蒙古的戈壁沙漠发现它们的化石。最有名的有角恐龙是三角龙。三角龙大约生活在万年以前。三角龙身长约9米,体重5吨以上。头上长有3只尖锐的角,尾巴短小,四肢着地行走,上下颚和头骨十分坚硬,嘴形就像有钩的喙,牙齿细密而锐利,脖子上有颈盾可以支撑颈部肌肉,也可用来保护自己。三角龙常被人们误解为凶猛的野兽,实际上它们是非常平和的家伙。

合川马门溪龙—脖子最长的恐龙

生活在1.4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合川马门溪龙(产于我国四川省合川县),是巨大的蜥脚类恐龙中的一种。它们身高3米,身长约22米,脖子长10米,是恐龙中脖子最长的。虽然它们的长子看起来好像很有弹性,但是实际上只有在采食树叶时,它们的脖子才会由一侧摇摆到另一侧,稍微弯曲一下。

霸王龙一最受尊敬的恐龙

霸王龙是肉食恐龙中最著名的。它们生话在白垩纪晚期,化石最早发现于北美。其身长可达17米,用粗壮的后腿站立起来时有6米高,仅头骨就有1.5米长。霸王龙的腿强健有力,可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太重,所以无法长时间连续快跑。因此其步行速度与人类的步行速度差不多。在它们的血盆大口里,长着短剑似的牙齿。在白垩纪晚期,它们横行霸道,鸭嘴龙、甲龙等素食恐龙成了它们的美味佳肴。因此,霸王龙无疑被视为一种凶暴和力量的象征,但是它们被视为最受尊敬的恐龙,却不一定是最受宠爱的恐龙。

恐龙灭绝之谜

在距今大约2亿到7千万年前,恐龙统治着海洋、陆地和天空,成了名副其实的霸主。然而,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却在白垩纪的末期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恐龙为什么会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干净,这是一个科学之谜。科学家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是地球在那个时候发生了地质上的造山运动,平地上长出许多高山,沼泽减少,气候也变得干燥,恐龙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而且一到冬天,食物也没有了,所以就走上了绝路;有的说是超新星爆发引起地球气候发生强烈变化,温度骤然升高后又降得很低的缘故;还有的说是恐龙吃了大量的有*的有花植物,中*而死……但普遍被大家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在万年前陨石撞击地球,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山洪暴发、动植物大量毁灭、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生物史上的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虽然恐龙的灭绝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谜一定会解开。同时我们应该知道,任何一种生物都要经历产生、繁荣、灭亡的过程,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恐龙灭绝了,随后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更多的更高级的动物把地球装点得更加美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